陈独秀拒绝共产国际经费援助始末(郑瑞峰)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中共中央局书记陈独秀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围绕中共是否接受共产国际经费援助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陈独秀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拒绝经费援助,马林在中共服从共产国际领导的前提下坚持提供经费援助,最终经费援助问题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得以圆满解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中共中央局书记陈独秀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围绕中共是否接受共产国际经费援助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陈独秀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拒绝经费援助,马林在中共服从共产国际领导的前提下坚持提供经费援助,最终经费援助问题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得以圆满解
郭南观察,这是来自南国的观察;郭南观察,这是由前海研究院郭南研究员亲自主持的观察!
国际洪门书院隶属于国际洪门书院教育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传道授业及联络洪门”为职责,以游学、留学、研学、践学等为一体国际连锁书院,分布于中国大陆、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全球南方国家,书院致力于研究洪门历史、弘扬忠义精神、联络洪门精英,传播革新
1879年,绍兴城的街头,有个男孩每天清晨走在石板巷上,他的书箱是旧的,鞋子也磨出了洞,父亲去世三年,家里已经卖了三间屋子。
“先生,您放心吧,您说的,我记下了。”潘兰珍已经哭得睫毛湿了,根本顾不上擦眼泪。陈独秀靠在床头,嘴角努力挤出微笑,无声点头。他的手很快就从她手心滑落,没几个人见过这样一瞬间。十二年夫妻,落到这样收场,是不是太安静?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宛如一道划破黑暗的曙光,为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的火种。从“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伟大构想,到中共一大的正式成立,再到早期一系列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党在荆棘丛生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书写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历史篇章。让我们穿越时
1921 年 7 月,上海望志路 106 号的石库门里,13 位热血青年正秘密召开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可令人意外的是,作为党的主要创始人,陈独秀和李大钊这两位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的灵魂人物,竟双双缺席这场开天辟地的盛会。是另有要事缠身?还是暗
1916年12月,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对北大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为了打破校园原有的迂腐之气,蔡元培大力提倡组成具有积极意义的社团,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很快,北大各具特色的社团纷纷成立,追求新知、探讨学问、全面发展的风气遍及北大各个角落。
中国共产党(简称“中共”)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21年7月23日,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成立过程、主要人物、早期发展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等方面,全面
毛泽东坚定地说:“只要30年,共产党就能改变中国!”萧子升却摇头反驳:“我宁愿等一千年,也不相信暴力革命能带来真正的进步。”
1918年的北京大学红楼,一个操着湖南口音的高个子青年,正小心翼翼地将一摞图书归架。他的职位是图书馆助理员,月薪八块大洋,每天整理报刊、登记借阅名单,闲暇时旁听教授讲课。
1920年8月,一个看似平常的夏日,在上海法租界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那间简朴的寓所里,陈独秀与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等人围坐,酝酿着一场将深刻改写中国命运的思想风暴——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就在这历史的节点悄然诞生。
在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中,陈独秀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不仅是五四运动这场伟大风暴的“领航者”,也是我党不可或缺的创立者之一,这两大壮举深刻地塑造了中国革命的轨迹。1937年,重获自由的陈独秀面临流离失所的困境,心中萌发了前往延安的念头。当这一意愿传至毛主席耳中时
拍摄与播出时间差:该剧于2020年杀青,因历史观争议、主创舆情等多次撤档,2023年空降上线后仅播出6集即下架,成为国产剧史上“最短命”主旋律剧之一。
到了一定年岁,历经沧桑、看遍潮起潮落后,却愈发读懂陈独秀的孤独与清醒。
日前,在上海大学的第二届李大钊研究会青年学术研讨会上,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青年学者李洋分享,曾多次南下来上海大学做演讲、并曾受聘社会学系讲师的李大钊,与陈独秀因为《甲寅》杂志笔战而认识,后在北大时被陈独秀聘为《新青年》编辑,但他并没有时间担任编务,在1919年十月
今天是五四运动102周年,国学君为大家精选了102条经典语录,让我们重温五四精神。
日前,在上海大学的第二届李大钊研究会青年学术研讨会上,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青年学者李洋分享,曾多次南下来上海大学做演讲、并曾受聘社会学系讲师的李大钊,与陈独秀因为《甲寅》杂志笔战而认识,后在北大时被陈独秀聘为《新青年》编辑,但他并没有时间担任编务,在1919年十月
日前,在上海大学的第二届李大钊研究会青年学术研讨会上,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青年学者李洋分享,曾多次南下来上海大学做演讲、并曾受聘社会学系讲师的李大钊,与陈独秀因为《甲寅》杂志笔战而认识,后在北大时被陈独秀聘为《新青年》编辑,但他并没有时间担任编务,在1919年十月
1919年的北京街头,赵家楼的火光映红了青年们高举的“打倒孔家店”标语。这场震碎旧世界的文化革命中,“孔家店”成为众矢之的,孔子的画像与“君为臣纲”的牌位一同被抛入历史的废墟。但当我们穿透百年时光的迷雾,会发现五四知识分子批判的并非孔子本人的思想,而是依托孔子